在四川省邛崍市天臺山鎮(zhèn),有這么一戶人家遠近聞名。一家三代七口人,全部扎根山區(qū)為教育,用知識、堅守和奮斗把一輩又一輩的山村孩子送出了大山,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。今天的新春走基層“幸福是奮斗出來的”,我們就跟隨記者走進太和學校,傾聽這一家三代人扎根鄉(xiāng)村教育接力奮斗的故事。
這幾天,四川邛崍的天臺山鎮(zhèn),年味兒越來越濃。周末的集市上,村民們都開始置辦年貨,許多去城里打工學習的年輕人也陸續(xù)回到了家鄉(xiāng)。
集市上,這一聲聲“吳老師”,叫的是吳松,但又不僅僅是吳松一個人。
集市隨機采訪
“我六十多歲了,是他爺爺教的,老吳老師,高高大大的;我們的兒子孫子是他們兩個教的,都教了”。
“吳老師在太和出名的嘛,幾代人都教書的嘛,教得好”。
坐落在天臺山鎮(zhèn)境內的太和九年制學校,輻射周邊5個行政村、9000多村民,這里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吳家教過的學生。
太和學校建校67年,吳家的鄉(xiāng)村教師身份就傳承了67年。我們走進這所被群山環(huán)抱的學校的時候,吳松正準備給孩子們上體育課。
邛崍市太和九年制學校教師吳松:
我們來做仰臥起坐,把腰部力量練起來。好不好。
學校里,孩子們都愛上吳松的體育課。吳松師范學校畢業(yè)后,放棄城里的工作機會,回到家鄉(xiāng),成了太和學校第一位,也是唯一一位體育老師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農村學校幾乎沒有規(guī)范的體育課,甚至連塊像樣的操場都沒有。
邛崍市太和九年制學校教師吳松:
當時的場地是泥土地面,坑坑洼洼的,一下雨到處都是水灘,所以我第一件事就是帶領我的老師和孩子們去河邊上背一些沙石,先把操場填平。
如今,泥巴操場已經脫胎換骨成了塑膠跑道,學校再也不用為戶外活動的場地發(fā)愁。
四年級的吳星輝是吳松班上的體育委員。去年,吳星輝得了一場重病,落下了不少課??煲谀┛荚嚵耍@個母親外出打工,和爺爺相依為命的孩子是他們夫妻倆格外掛念的。
吳松愛人黃玉英:
你看這學期當上了體育委員,班干部。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0052421 蘇ICP備15046309號-1
Copyright © 2017 Shenyang Radio and TV All Rights Reserved.